起名网 > 百家姓 > 中华姓氏文化一览

中华姓氏文化一览

| 奕玲

中华姓氏文化百科一览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典籍文献之外,还有人人皆知的中华姓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华姓氏文化百科一览,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中华姓氏文化一览

中华姓氏文化百科一览

一、中国姓氏的起源

在远古时化姆氏"的概念是不同的。"姓"与"氏"是分开使用的,不像现在的姓氏是一个词。在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过着居无定所,群居杂婚的生活,此时的人们没有"姓"。当历史进入母系狂会初期,人们逐渐禁止氏族内部的性行为,开始实斤氏族外婚制。这就需要一个族号作为与其他氏族不同的标志,于是产生了最原始的“姓”。传说中,最早使用姓的人是伏義和其妹妹女祸,为"风"姓。伏義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相传伏義始画太极八卦,教人捕畜牧,而且开始“正姓氏,别婚姻”,结束了之前“乱伦”的道德观念。

关于"姓"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以地名为姓,即为姓氏起源的“地名说”。第二种是"图腾说",许多学者认为姓氏起源于上古时代对图腾的崇拜。“氏”的产生是在姓之后,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社会发生了动摇,封建制逐渐形成,庶民、奴隶也有了自己的姓氏,姓氏得到了一个普及和发展的阶段。姓和氏不再分开使用,也不加以区分,是形成姓氏合一制的前奏。

二、姓氏的多种命名方式

姓氏从上古时代延续到现在,兴久不衰,其命名方式有很多种,若不经过分门别类地收集,了解不到其中的奥秘,收集起来看,其情趣盎然,回味无穷。这种命名方式,奠定了姓氏文化的多样性。

第一种:早期祖先崇拜的图腾为姓,比如马、牛、熊等姓氏。第二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如:吴、赵、郑、陈、马、韩、秦等。第三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比如黄帝。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比如“禹” “司马”等等。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比如“桥”,而后经由演变,成了“乔”。第六种:以住地方位为姓氏。西口:春秋时期,郑国和齐国都有大夫住在都城的西口附近,成为西口氏,其后裔以祖先的居住方位为姓氏。还有东郭、东口等。第七种:因避讳、避仇、避嫌、避祸而改姓。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武姓,周平王中有个儿子出生时手掌纹呈"武"字,周平王便赐武姓。第九种:以先祖溢号为姓。如"孝"姓本姓秦,是秦孝公的后代,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改的"孝"。第十种:帝王赐姓。比如我们熟悉的郑和,其“郑”就是当时的明成祖所赐。透过姓氏的命名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先祖们的生存状态、立身处世、价值观念等状况。

三、中国姓氏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一个文化保存完整的民族,在其中,姓氏一直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通过梳理中国姓氏的发展,总结了中国姓氏几方面的恃点;

首先,姓氏具有等级性,最早给姓氏划等级的是北魏孝文帝,孝文帝把天下姓氏分成了三、六、九等,给每个等级制定了标准,唐朝时期,李世民将第二等级姓氏提升为第一等级。其次,姓氏具有地域性。中国经过数千年来的发展,大多数居民习惯有同姓聚居和联宗修谱的习俗,再加上婚姻半径过小的缘故,容易形成同姓人群的地域分布。比如我们国家著名的“高老庄”“刘家庄”等等诸如此类的村落。而这些村庄里面的同姓氏可以达到全村总人口的90%以上。

最后,姓氏具有多元性。姓氏的起源有多个。经由时代的发展,一个地区虽然集中了同姓氏的人,但是其起源未必相同,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比如:刘姓起源一:出自黄帝 姬姓后代。起源二:出自帝尧祁姓。起源三:外姓的改姓或赐姓。姓氏的多源姓,说明了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多姿多彩,姓氏的起源较多,这给梳理姓氏的文化带来很大困难。

中国姓氏的现状分析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封建姓氏的观念逐渐被打破,新的姓氏观念渐渐产生,现代的姓氏打破了原先高低贵贱的区分,现在姓氏具有自由行、选择性、符号性等特点。具体有以下特点:

首先,姓氏文化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变异性。经由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洗礼,姓氏文化也经历了大风大浪,但作为我们国家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姓氏也不能被随意改变。如今,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自己或儿女的形式,社会无权干涉。其次,在选择姓氏上,子女可随父姓,也可跟母姓,也可另取姓氏。最后,姓氏趋近于作为纯个人的符号。比如我们熟悉的近代作家“老舍”“海子”等等,这一批优秀的文学家。

百家姓氏文化总结

姓氏文化经由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演变,逐渐被看作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符号。其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承了几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大瑰宝。中华姓氏文化涉及政治、人口、语言、社会学、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国内目前有不少视觉设计作品缺乏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还停留在照搬西方的阶段,在形式和概念上未能突破,体现在设计中就是很难将姓氏文化的精髓应用到设计之中。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用运到自己的设计中去,使自己本国的设计临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资金的投入、政策的出台等措施,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回归,再加上社会对传统文化需求程度的增加,使得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在设计领域层面,设计师要善于从本土文化中挖掘设计元素,进行再创作,从而掀起一场保护传统文化的浪潮。

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