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中国姓氏排名人口数量排名

中国姓氏排名人口数量排名

| 淑娟

中国姓氏排名人口数量排名(最新)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姓氏排名人口数量排名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姓氏排名人口数量排名

中国姓氏排名人口数量排名

1、王姓

人口占比约7.94%

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的《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王”是2022年中国使用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占汉族人口的 7.94%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王”“李”“张”“刘”“陈”五大姓氏的总人口,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王”不仅是成年人使用最多的姓,也是最多的新生儿登记姓氏之一。历史上王姓共出了151位宰相,且名人众多。

2、李姓

人口占比约7.41%

《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李”姓是2022年中国第二大姓,也是海外华人华侨使用得最多的姓之一。李姓最早出自“嬴”姓。魏晋南北朝时,李姓已是全国的大姓。至唐代,统治中国达三百年之久的李氏作为国姓很是显贵,李姓大举南迁也始于唐代。从明末开始,广东、福建一带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南迁的结果,使李姓族人开始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并传至海外。明清之际,李姓族人已广布全国各地。

3、张姓

人口占比约7.07%

“张”姓是总人口前十的姓氏,张姓起源自中原地带,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侵入中原的原因,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宋代,张姓为当时的第三大姓。元代、明代,张姓为当时的第二大姓。《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录张姓历代名人约1741名,占总名人数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3位,知名代表人物有张飞、张仲景、张仪、张九龄等。

4、刘姓

人口占比约5.38%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海外。唐宋时期,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的2020年,刘姓已成为全国第4大姓。《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录刘姓历代名人约1574名,占历代名人总数的3.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4位;在历代帝王录上,刘氏以66位帝王领诸姓氏之先。

5、陈姓

人口占比约4.53%

2022中国人口姓氏排名前十:陈姓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宋、元、明时期,陈姓已在南方得到稳定的发展;陈姓在赣浙闽粤湘五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推出的《全国姓名报告》显示,陈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广东。近现代以来,陈姓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陈延年、陈树人、陈寅恪、陈道明等。

6、杨姓

人口占比约3.08%

《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杨”姓位居2022最新各大姓氏人口排名榜前列,为中国第六大姓。《全国姓名报告》还显示,现阶段杨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四川省。作为全国人口前十的姓氏,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录杨姓历代名人805名,占总名人数1.77%,代表人物有杨振宁、杨绛、杨利伟、杨扬等。

7、黄姓

人口占比约2.3%

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福建等地。黄姓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秦汉时,黄姓主力已迁离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了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宋代、元代、明代,黄姓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代表人物有黄飞鸿、黄沾、黄家驹、黄贯中等。

8、赵姓

人口占比约2.22%

2022中国人口最多姓氏之一。赵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北方地区很常见的姓氏,沿黄河流域的省区是赵姓分布的主要地区。《全国姓名报告》显示,现阶段赵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在中华赵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赵氏精英奋发进取,在各朝各代人才比肩接踵,历史上赵姓出过数十位皇帝。当代代表人物有赵治海、赵本山、赵丽蓉等。

9、吴姓

人口占比约2.13%

吴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发源于江苏无锡。由于江苏距离台湾较近,因此吴姓人迁居台湾的历史较早,阿里山之神吴凤、抗倭名将吴彭年/吴汤兴、著名作家吴浊流等都是近现代史上来台的著名吴氏子孙。《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录吴姓历代名人805名,占总名人数的1.7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七位;其中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3.16%,排在第五位。

10、周姓

人口占比约2.04%

2022人口前十的姓氏/中国姓氏人口排行榜前十:周姓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湖南省是周姓分布最多的省份。

中国人口最少的姓氏

姓氏最少排名第一的是“难”姓

分布于河南省,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由于当时人崇尚鸟类,把姓起成了“难”,后北迁,大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

排名第二的是“死”姓

“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目前人数呈减少趋势。

排名第三的姓氏是“山”姓

这个姓在这里读亚,这个姓是中科院研究组在安徽省郭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的,共有2000人左右。有意思的是,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都清楚自己姓的来源,他们都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遭到秦桧的迫害,逃亡到此,把“岳”字上下颠倒,组成了这个新姓。

随着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不少姓氏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新的姓氏则在时代的进程中产生,在从古到今的数千个姓氏中,那么就会出现很多姓氏的人口逐渐变少,甚至会消失

中国姓氏排名前100名

1—10: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

11—20: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21—30: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

31—40: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41—50: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

51—60: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

61—70: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

71—80: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81—90: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

91—100: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

姓名小知识

我国姓名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姓”和“氏”一开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那时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因此“姓”是“女”和“生”组成,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都从女旁,说明最早的姓是随母姓。而“氏”则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随着氏族规模日益庞大,为了便于管理便将一部分人口分出去,于是在“姓”的基础上产生了“支脉”,称其为“氏”。直到汉代,姓与氏才合而为一,并以父传子的模式代代相传。

在古代,“名”和“字”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人通常先有“名”,后有“字”,有的人还有号,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婴儿出生百日之后取定的。“字”则是出于避讳、尊重长辈的伦理需要而产生。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许多古人还有号,广义的号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狭义的号则单指别号。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给起的。如苏轼号“东坡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清末以后,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古人复杂的姓名字号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但古人姓名中蕴含的许多文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知识,对现代人们取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不同年代姓名字数长度变化

目前,我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人的名字多为二字(单姓单名)、三字(单姓双名或复姓单名)或四字(复姓双名),超出四字的比较少见。从不同年代看,三字姓名一直占据主流。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宗族、家族姓名文化深入人心,取名字往往带上标识辈分的字,因此二字姓名较少。改革开放后,现代文化思潮不断影响着取名字的方式,辈分观念逐渐被淡化,人们取名追求简洁好记,二字姓名人数占比由上世纪六十年代的7.6%增长到九十年代的27.6%。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人口流动日益频繁,重名现象多了起来,为了降低重名率,三字姓名又逐渐增多,目前,三字姓名占比超过90%,二字姓名占比减至6.3%。四字及其他字数姓名虽使用人数较少,但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分别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0.3%、0.4%提高到目前的1.6%和1.7%。

5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