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书法知识基础理论

书法知识基础理论

| 明君

书法知识基础理论_知识理论书法

运笔又称“用笔”、“笔法”。赵孟颊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法知识基础理论,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书法知识基础理论

书法知识基础理论

可见运笔的重要性。广义的用笔,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用笔,指字中点画的写法。

(一)运笔方法

运笔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图3—4)。

1.起笔:又叫下笔、落笔。起笔有三种方法:一是逆锋起笔;二是侧锋起笔;三是露锋起笔。

逆锋起笔: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以逆势落笔,写出来的字或圆中带方,或方中见圆,显得浑厚又圆满。

侧锋起笔:即横画直落笔,直画横落笔,用笔取侧势。侧锋落笔后,立即通过手腕的运动调整为中锋行笔(否则一侧到底便成了偏锋)。写字时有些点画既可用逆锋落笔,也可用侧锋落笔。

露锋起笔:即顺着笔势而落下,露出笔锋的写法。行书点画常用露锋起笔,给人以迅疾峻拔的气势,点画起止也交代清楚。

书法方法

斜切与侧势

我们知道,篆书隶书都是正面示人的,较少有侧面示人的现象(后汉隶书鼎盛时期已出现隶书的侧势),斜切与侧势是在钟繇与二王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起步于钟繇,光大于二王。

斜切与侧势是汉字书法伟大的一次视觉迈进,它大大的丰富了书法的笔法、审美和美学态度,以至于我们一提到书法,最先想到的就是斜切与侧势的汉字。

王羲之把斜切与侧势的书法发展到最高峰,影响到了后世很多年,直到物极必反,在唐代出现了以颜真卿为代表的篆籀式写法,但王羲之式的斜切与侧势并没有衰落,而是与篆籀笔法并驾齐驱,直到今天还统治着书法的进程。

斜切与侧势的最大视觉体验就是自由和生动,它很大程度减轻了书写时的神经拘谨和心理压力,使人们更加享受书写的乐趣,同时斜切与侧势让笔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形态变化之多,让人惊叹。斜切与侧势让笔画可以连带和变化,使矜持的笔法得到解放,使肃穆的结构得到活泼,这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家做出的又一大贡献。

唐楷虽然端正沉稳,却是斜切与侧势的受益者,在楷书方面,唐楷将斜切与侧势发展到顶峰,即便是颜真卿的篆籀楷书,依然得益于斜切与侧势的滋养。在王羲之之后,斜切与侧势的形式一直在探索中,二王与颜真卿(还有魏碑)的笔法得到了交融,从清代到今天,笔法已经丰富多彩、变化万千。

我们看王羲之的“爱”字,笔法反复斜切变化,而全字的姿态则呈现生动的动态美中,书写时虽然反复绞动,却有法度限制,法度虽然限制,又有变化存在,可以说是集各要素于一身。

我们再看“于”字,此字是分为左右两部分,两部分的姿态与性格可以各自独立,也可以合体存在,这是书法造型的丰富创造。形成了左正右灵、左直右曲、左刚右柔的状态,同样是斜切与侧势的标准操作。

还有这个“仪”字,看上去凛然不可侵犯,但其中的造型却是斜切与侧势的典型设计,左侧是右侧的辅助,两边紧密无间,疏密变化也很有讲究。

从笔画的斜切与结构的侧势,王羲之书法让中国汉字活了起来,并且这种“活”成为了经典,在中国书法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中,或多或少都有王羲之的元素和影子,一直到现在,斜切与侧势的方式已经发展成多种多样,占据书法的大半江山。

文房四宝

一、笔

早在六千年前,就有古人使用毛笔的历史。甲骨文中的“聿”,就是“笔”字。战国时,笔有多种名称:燕国称“弗”,吴国称“不律”,楚国称“聿”,到了秦代才称为笔。汉代蔡邕尝言:“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以说毛笔的使用为中国书法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毛笔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写的质量,因此选择毛笔非常重要。

我国的制笔,历史上有宣笔(安徽宣城)和湖笔(浙江湖州)两大中心,所产的毛笔颇有盛誉。一支好毛笔,应该具有“尖、齐、圆、健”四个特性,简称为“四德”。“尖”指笔毫聚拢时尖锐而具锋芒;“齐”指笔毫铺开时顶部平齐如刷;“圆”指笔头圆润丰硕呈圆锥状;“健”指笔腰劲健富有弹性。除“四德”之外,毛笔还须笔头牢实、笔杆圆直、粗细合手。

根据笔毫的材料不同,毛笔主要分为硬毫笔、软毫笔、兼毫笔三大类。

硬毫笔是用弹性较好的动物毛制作而成,如兔毫、狼毫、鼠须、猪鬃、马鬃、石獾、鹿毫等。做成的毛笔锋芒劲健、点画劲峭,但也有笔小、价贵、易秃、蓄墨少的不足。

软毫笔是用柔性的动物毛制成,如羊毫、鸡毫、胎毛等。做成的毛笔有蓄墨量多,行笔饱满,使用寿命长,价格便宜的特点,但初学者使用易患软弱无力、无筋无骨的毛病。

兼毫笔是用软毫和硬毫根据不同比例掺和而成,通常为狼毫与羊毫、兔毫与羊毫的搭配,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兼毫的特点是刚柔相济,软硬适中,贮墨适度。

创作时应根据不同的书体选择毛笔。一般来说,硬毫笔容易得骨,软毫笔容易得肉。写行草书宜选用硬毫或兼毫,写楷书、篆书、隶书可选用羊毫或兼毫。

根据笔头大小和笔毫长短又可将毛笔分为其他不同类型。按笔头由小到大分类,可分为圭笔、小楷、中楷、大楷、提笔、楂笔等。按笔毫由短到长分类,可分为短锋、中锋、长锋等。

对于初学者而言,一般选择中楷中锋的兼毫比较适宜。初用新笔,应先用温水或清水洗去胶质,泡开笔头,切忌直接用手去抓揉笔毫。使用过程中,舔墨要顺着笔毫,不可逆向。使用后需要用清水将笔头洗净,将笔毫理顺,让其自然风干;或吸干水后,用笔套套好。

二、墨

“浓墨传神,淡墨传韵”,中国书画认定用墨来表现。“墨分五色”,墨气氤氲的作品,让人玩味。

墨的使用历史与毛笔同时或稍早。因原料不同,墨主要分为松烟墨、油烟墨、油松墨三种。松烟墨取料于松树烟,再配以胶和香料制成,胶质较轻,墨色黑而少光泽。油烟墨取料于桐油烟或菜油烟,并和以麻油或猪油,再加入胶料、香料、冰片制成,色泽黑亮。油松墨是油烟和松烟混合,再配以胶料和香料制成,墨色深重而少光泽。写字多用油烟墨和油松墨,以增强艺术效果。品质优良的墨应具备质细、胶轻、色黑、音清的特点。

使用墨锭磨墨时,应随磨随用,不用宿墨。磨墨前 【钢笔行书字帖www.shufaai.com】,先将砚池洗净,不留陈墨和残渣。磨墨时,加清水适量,重按轻旋,速度均匀。未磨完之墨应将其擦拭干净,放进墨盒内自然阴干,不可曝晒,以免干裂。磨墨费时费工,现在更多的是使用瓶装墨汁,如“北京墨汁”等可用于书法练习。使用时,先将墨瓶摇匀,适量倒出,未用完部分不宜倒回瓶内,更不能向墨瓶内直接掺水,否则易导致墨汁变质发臭。进行书法创作时,既可磨墨,也可用“一得阁墨汁”、“曹素功”、“中华墨汁”、“红星墨液”、“日本玄宗墨液”等专用的书画墨汁。如果墨汁太浓,可以适当地兑些清水调和一下,更利于书写。不要选购墨色清淡或气味不佳的劣质墨。

三、纸

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考古发现西汉时就已出现,纸的使用影响着书法风格的变化。纸的品种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化水的纸和不化水的纸。前者如毛边纸、宣纸、高丽纸、皮纸等;后者如胶版纸、新闻纸等。一般来说,化水的纸渗水性强,专用于书画练习和创作;不化水的纸不吸水,多用于硬笔书法的书写。

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书法练习纸大多使用价廉物美的元书纸和毛边纸,这些纸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表面糙而不滑的特点,适宜于平常的书写训练。而创作时,一般选择宣纸。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现在则成了所有书画纸的总称。由于宣纸耐老化、润墨佳、少虫蛀,所以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最早的名人真迹陆机《平复帖》就是写在白麻纸上并流传至今的,誉为“墨皇”。

根据制作的工艺和使用的效果不同,宣纸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生宣又叫生纸,是指没有经过胶矾加工,生产后直接使用的宣纸。其特点是质地柔软,吸水性和润墨性强;能使笔触层次清晰,笔画变化丰富,从而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多用于绘画、草书、大字等创作上。

熟宣是生宣经过胶矾水浸制后再加工而成的。其特点是不洇墨,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可以层层渲染。适宜于小楷或工笔画,能保持笔画的爽健精到。

半熟宣,即煮硅宣。其性能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兼具二者之长,具有微弱的抗水性。可用于写字或作画,墨色涸散较缓,适用于书写小幅屏条、册页或小写意画。

根据纸的长度不同,宣纸主要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丈二等规格;根据纸的厚薄不同,宣纸主要有单宣、夹宣、棉连等品类;根据纸的配料不同,宣纸有棉料、净皮、特净皮等类别。写字多用棉料宣纸。文房工具的使用中,新笔、旧墨、旧纸要比旧笔、新墨、新纸好,因为新纸新墨燥,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才好用,故有“笔陈如草、墨陈如宝”的说法。

四、砚

砚又称砚台、砚池或墨海,是书画家用于磨墨的工具。好砚磨的墨,墨质细、发墨快、不伤笔、有润性。以端砚、歙砚、鲁砚、洮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多用于收藏。初学者购买普通的石砚即可,直径15~20厘米最为适宜。平时练习可用普通的碗、碟等替代。

五、其他辅助工具

除了笔、墨、纸、砚外,学习书法还要准备其他的辅助用具。常见的有毡垫、镇纸、笔架、笔筒、帖架、笔洗、笔帘、印泥、印章等。习书者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购置。


2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