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本草纲目的文化传承意义

本草纲目的文化传承意义

| 金红

本草纲目的文化传承意义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巨著,由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草纲目的文化传承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本草纲目的文化传承意义

本草纲目简介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共五十二卷。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10000余。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业医,父言闻,有医名。幼习儒,三次应乡试不中。师事顾日岩,读书十年。受家庭熏陶,兼好医书,遂精医药。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治之即甦。经推荐,赴京师太医院供职一年,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晚年因子建中为官,遂进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县。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奋发编修。

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初刊于金陵。子建中、建元、建木及诸孙皆参与绘制药图,孙树宗、树声为之校对。甫及刻成,时珍即逝。对脉学亦深有研究,所撰《濒湖脉学》(1564年)能融会先贤脉学之精华,删繁去芜,讲求实用,论述较为通俗简要,以韵体文写成,便于记诵。此书归纳脉象为二十七种,各撰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另著有《奇经八脉考》(1572年),于奇经循行路线及证治规律阐发尤多。已佚医著有《三焦客难》、《命门考》(或以为实系一书)、《五脏图论》《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次子建元,从父业医,有医名。父卒,献《本草纲目》于朝廷。四子建方,精医,中年入选太医院医士。弟子庞鹿门,传其医学;瞿九思,传其儒学。

内容简介

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

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首先列举《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唐本草》等四十一种本草著作,并加简要评介,基本反映出明代以前本草学发展概况;另又附列引用医书二百七十七种,经史百家书籍四百四十种,共计七百十七种。通过引述前人专论如神农本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方剂法则、采药分六气岁物、七方十剂、五味宜忌、五味偏胜、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相反诸药、服药食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张子和汗吐下之法、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等,使中药理论获得系统整理。

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大致沿袭宋以前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诸风等一百十三种病证为纲,分列主治药物,或于病证下再分若干证,类列药物用法,复设草部、菜部、果木等为小纲,并详其主治,编次有序,便于临证参考。

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总目原称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经实核为一千八百九十七种。各论均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类,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十一类,凡六十类。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则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辨题或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解说。“释名”下列举别名,并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产地、品种、形态、采收等;“辨疑正误”对历代本草有疑误者予以辨正;“修治”阐述炮制方法;“气味”阐述药物性味及有毒无毒;“主治”包括功效;“发明”侧重阐述药性理论、用药要点及李氏学术见解;“附方”广录以该药为主的主治各科病证的有效方剂。

《本草纲目》流传至今对于后世有着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对于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医药百科全书,它对于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本草纲目》对于药物的分类、命名、功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为中国医药学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李时中在书中还介绍了很多药物的制作方法、质量控制、药性归类等重要知识,为中国医药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李时中还在书中强调了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提出了"相剋相濟"的用药原则,对于中国医学的发展和提高医学实践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推动了药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草纲目》对于药物研究的推动也不容忽视。李时中在书中精准地描述了很多药物的性质、来源、功效和适应症等方面的知识,为后来的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参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许多药物的研究逐渐深入,同时《本草纲目》也成为了药物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到了现代,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李时中在《本草纲目》中所介绍的许多药物的功效和适应症,也逐渐被科学证实,并成为现代药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三、对于文化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本草纲目》作为一部医药百科全书,不仅对于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和药物研究的推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李时中在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很多药物的来源、性质和功效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涉及了许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书中介绍的各种草木,往往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草木的认识和利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此外,《本草纲目》还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理论、养生方法、健康观念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特点和独特价值,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四、对于后世的影响不断深入

《本草纲目》虽然是一部明代的医药百科全书,但其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当时,而是在后世不断深入和扩大。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李时中在书中介绍的许多药物的功效和适应症,已经得到了科学证实,并成为现代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弘扬,《本草纲目》所涉及的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文化内涵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草纲目的意义价值

《本草纲目》不仅对前人的科学研究作了总结,而且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了新阶段。它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而且对植物、动物、矿物都做了可贵的记载。出版后不久,万历年间就传到了日本,接着又传到朝鲜、越南。十八世纪时又传到欧洲,先后被译成拉丁、日、英、德、俄、法等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为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采矿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

《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例如:把广义的“虫”药扩充到106种,其中昆虫药为73种,分为“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本草纲目》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方法都作了详细说明,绘制成图,并从古人的经验中总结认定了药物的性能和效用,如延胡的止痛作用、牵牛子的下泻作用、黄岑的降热作用、三七的止血作用等他都能根据古人的经验再在临床应用中一一加以验证。

本草纲目是医学祖先李时珍毕生杰作。为人类中草药研究贡献卓著。是医学宝典,反映中国古人的伟大创举,为后人留下不可海量的医学宝库。


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