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吃梨由来
惊蛰时节,降水量不大,气候仍然比较干燥。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但是关于惊蛰吃梨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故事。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吃梨主要是北方的民间习俗,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而在北方,山西梨的名气最大,并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而且每年惊蛰时期,山西地区还会举行传统的梨花庙会,据碑文记载起源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还有唐代梨树存活至今者数株。
1、春雷响,万物长。
2、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3、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4、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5、二月打雷麦成堆。
6、惊蛰地气通。
7、惊蛰断凌丝。
8、地化通,见大葱。
9、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10、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11、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12、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13、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14、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15、惊蛰至,雷声起。
16、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17、冷惊蜇,暖春分。
18、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19、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20、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1、忌早脱衣物
惊蛰过后,气温迎来了快速回升,此时昼夜温差比较大,有人感觉热就会脱衣服,但此时一冷一热,脱掉衣服会诱发感冒等疾病。
2、禁婚约
惊蛰这天是不能结婚、订婚的,此时雷神会敲打天鼓,雷声不断,惊扰各种虫害,因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一天,因而民间认为这天要禁婚约。
3、忌不通风
惊蛰后,天气回暖,春风徐徐,屋里要勤通风,不仅空气很清新,也加剧了屋内的空气流通,降低了生病的几率。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