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传承千年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 奕玲

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那么大家知道传承千年的端午节习俗民俗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承千年的端午节习俗民俗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传承千年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传承千年的端午节习俗民俗有哪些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还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同时,在端午节,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传统习俗之赛龙舟。龙舟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船只,形状长而窄,船头和船尾有龙头和龙尾的装饰。在古代,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平安。现在,赛龙舟已经成为一项体育竞技活动,它依然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龙舟竞赛不仅考验着运动员的技能和体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的精神,这种团队协助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传统习俗之吃粽子。粽子是一种中国传统食品,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品,形状像三角形,外面用粽叶包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一种传统的食俗文化。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传统习俗之挂艾叶。艾叶是一种中药材,它有着清热解毒、驱虫除湿等功效。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艾叶,这不仅是为了驱邪避疫,更是表达了人们对于身体健康、平安顺利的寄托。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变化,但是这些传统习俗仍然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习俗,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起源中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清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

端午节的饮食文化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另外,江浙北部一带端午节还吃豆腐。

端午期间饮食进补注意事项

端午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各种生命活动较为亢进,能量与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体液损失多,机体的代谢不平衡,表现出来的症状为容易出汗,身体发热,口渴,心情烦躁,食欲低下,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头昏脑涨等。如果不能及时、科学进补,人体就会发生体液失调,代谢功能紊乱,脾胃功能减退,食欲不振等状况,身体健康自然受到影响,这就是所谓“苦夏”。因此,端午期间进补不容忽视,进补得当不仅可安然度夏,养生健身,而且还会使机体做好换季的准备。

端午节各地粽子的特点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嘉兴“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硷粽、肉粽和豆粽。硷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硷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

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