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寒衣节具体是哪一天

寒衣节具体是哪一天

| 柏鸿

2023寒衣节具体是哪一天

2023年寒衣节时间:公历11月13日,星期一,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是农历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又叫做“祭祖节”“冥阴节”,民间称其为鬼头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3寒衣节具体是哪一天,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寒衣节具体是哪一天

寒衣节是几月几日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 [2] 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寒食节起源

春秋时晋国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介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有哪些习俗

祭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踏青

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寒食节的饮食

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江苏镇江有寒食节食具“京扛侪”,《国民生活历》说:“京口(镇江)以其为寒具。脐为六角形,谓京扛侪。”

寒衣节的风水命理

在风水命理中,寒衣节有着特殊的意义。一般来讲,寒衣节是冬天里比较寒冷的一个日子,在这一天里,人们要穿上厚衣服以防寒冷。由于寒衣的衣品高,因此,在这一天里穿新衣服可以提高自己的气场和运势,同时也有镇宅和辟邪的作用。在寒衣节这一天里,一些颇具传统的风水活动也比较流行,比如说煮汤、吃饺子等。经常有人在寒衣节这一天煮鸡肉汤或者是羊肉汤,据说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能够有效预防感冒等疾病。同时,吃饺子也是寒衣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相信吃饺子可以保住自己的财运。

寒衣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严寒将近,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 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传说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喜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2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