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福建尾牙节要做什么

| 淑娟

尾牙是福建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今天小编整理了福建尾牙节要做什么事情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尾牙节要做什么

福建尾牙节要做什么事情

尾牙,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旧时,福建地区的人们在“尾牙”这天都会备酒祭祀,拜祭土地公。

福建尾牙节习俗有哪些

古代福建有个习俗,“尾牙”这天晚上,凡有雇佣店员、伙计的商行店主都要备办一顿丰盛的晚餐,宴请全体员工,席间,老板对来年聘用人员的变动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表态以示去留,如对不称职者要予辞退,便在宴席上将一盘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的席位,意即解雇;或是对要辞退的伙计,在其席位前反排筷子,意即辞弃;还有一种是老板亲自向那位准备解聘的伙计敬酒,表示辞行。这些不动言词的辞退风俗,却令人感到十分尴尬,也闹出过不少吵架责骂之事,后来便逐渐废除,改为通过介绍人转达辞退之意。

福建人流传着在每一个农历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牙”的习俗。这一天的供奉对象,是地主(福州十邑对地基主的俗称)或其他属阴类的神明;过后,人们也能吃献祭过的供品,一饱口福。

这一天,也是神坛“犒军”的日子。“犒军”的对象,如果属天兵天将的性质,可以选择在初一和十五;万一主神手下的兵马都是阴兵阴将,祭祀日就肯定落在属阴数(双数)的初二和十六。

“做牙”的意思与吃喝有关系。广东人说的“打牙祭”,意思即是以吃、喝为乐,不过福建人“做牙”的对象首先是灵界,其次才轮到人类享用。人们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分享曾经用来供奉灵界的食物。

福建人最重视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做“尾牙”二月初二是“社日”土地神之纪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认为是头牙,而十二月十六,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

福建人做“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

而莆田民俗“尾牙节”,较为隆重,有过小年之称。莆田人过“尾牙节”是有讲究的,祭祀用的香、纸、烛必不能少,供桌上水果、肉类、面食也必须齐全,商人尤其重视,莆商也正是秉承陈米牙这种诚信的精神成就事业,很多大老板要同员工一起吃牙宴,说“只要一起吃了牙宴,明年就一定会在一起继续团结奋斗”。

“做牙”的时候要在门前,摆上果品、酒菜,比如炒米粉、炒面条、甜丸子,鸡鸭猪各种肉类,还有虾类等。也有人说不可有鱼类,因为有“衰如鱼”的说法。还有些家庭喜欢简单点,只用干品,比如苹果、梨、香蕉、茶酒、还有肉包、饼干等各种糕点作为祭品。接着就开始烧香、烧贡银、银纸等。

福建尾牙节与什么人有关

据传,这个习俗与福建人的经商文化有关。从前,福建商人在每月的初二、十六祭拜地基主和土地公神,都会准备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礼当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象征着生意兴隆。

福建尾牙节的“牙”是什么意思

其中“牙”的本义,即是原指军中帐前的大旗,大军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确保旗开得胜、一路平安,称之为“祃牙”。这个典礼后来被商号沿用,最初在每年过完年后第一次开市时,同样向福德正神(即土地公)举行祭典,希望财源广进、生意兴旺,随后慢慢演变成每月初二、十六进行祭祀。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第一“牙”,叫作头牙,十二月十六则是最后一“牙”,便称为尾牙,且尾牙受重视程度高于头牙。尾牙结束,一年的辛勤劳动也皆落定作结,福州人过完尾牙,打完“牙祭”,新的一年也便热热闹闹开始了。

尾牙节节日活动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腊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这一天,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号也要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以前,如果老板在来年不准备续聘的员工,便在筵席中以鸡头对准他,暗示解聘之意。不过,这种风俗已渐绝迹。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88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