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河南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 淑娟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的头等重要节日。春节是喜气洋洋的,令人欢喜的。那河南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今天小编整理了河南春节的风俗习惯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河南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春节作为我国的农历新年,在河南民间习俗中是一个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过了“腊八节”就可以闻到“年”的气息了,进入腊月二十三统称“小年”,也是送灶神的“祭灶日”。人们都要赶集买灶糖,晚上祭灶。之后,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一边忙于购置年货,一边要清理灶台几案,打扫屋宇积尘,这种被群众称作“去秽”的活动,既清洁、美化环境,又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每逢春节前,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郑州家家户户都爱贴上红艳艳的对联、年画、门楣,正厅贴“福”、“禄”、“寿”等红纸或五彩福符。乡村农户就连窗户、猪舍、牛舍、鸡鸭禽舍,甚至井上、灶台上都贴上“福”、“春”等小红纸,象征新春吉祥,以此烘托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腊月三十的晚上称“除夕”,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热闹的夜晚。外出者多于前几天已经回到家里,合家团聚祭祖吃年夜饭,民间一向有除夕“守岁”习俗,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门前张灯结彩,户户院内放鞭炮,接年迎喜神,促膝交谈,以叙天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尽情欢乐,通宵达旦,期盼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河南城内和农村,正月里的各种庆祝活动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告结束。初一俗称欢庆日,迎春、祭祖、祀神、拜年是这一天的重要活动,这天人们都早早起来,梳妆打扮,吃过饺子后,人人都穿着整洁漂亮的新衣裳,堂前点起大红烛,祭上糕点水果,依着长幼的辈分,先拜天地,再拜祖先,然后幼者向长辈叩头拜年,称“辞岁”,长辈发钱给幼者称“压岁钱”,祝贺他们又增加一岁。下午出外再到亲友家拜年,互相问候和祝贺。旧时多数以下跪叩头和撅屁股作揖拜礼,现多行鞠躬礼。农村还时兴同族长辈带领本族亲属,挨门挨户拜年,相互问候,恭贺新年快乐,说一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的吉利话。

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带女婿给父母拜年日;初三是祭奠亡父母日,给已故父母拜年;初四为给外祖父母拜年日;初五回拜远房亲戚,探朋访友,相互拜年。郑州、开封等城市民间还有逛庙会、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猜灯谜等各种游艺活动,热闹而富有情趣。正月十五“灯节”又叫“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观花灯,是新年活动的又一个高潮,过了这一天,新年活动全部结束,民间又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所有这些春节传统的良风美俗,都表达着人们祈求国泰民安、连年丰收、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的祝愿。

河南每个市过年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像驻马店是除夕晚上拜年,南阳这边是初一早上拜年,过年包饺子的方法也不一样,南阳这边的饺子皮是轧面机轧的,郑州那边是用手杆的饺子皮。

河南郑州春节习俗

正月初五补“补丁”

听老人讲,在郑州及周边一带,春节习俗里有正月初五吃面皮补“补丁”一说。还说,早些年在郑州周边的农村,这一习俗显得还尤为重要。现在,好多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一习俗了。

过了大年初一,除了正月十五重要外,初五往往也被看做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那天老百姓照样烧香拜神,以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正月初五吃面皮补“补丁”,一是因为新年期间有很多忌讳,比如不吵架不骂别人,不摔盆不打碗等,以图吉利。但是,虽格外小心,也难免不打烂个碗摔碎个调羹什么的,为弥补这一过失,以挽回吉利,就在正月初五这天以吃面皮来补住这个“破茬”。

另外,正月初五补“补丁”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那时的老百姓日子大多很穷,过去的一年可能欠了不少债,老百姓管这些债叫“窟窿”。为期望尽早还上债,为使自己家以后不再欠债,也在正月初五这天晚上,擀圆圆的面皮来煮吃,把“面皮”比作“补丁”,吃了就把所有的窟窿补住了。而且面皮越大补得越牢,吃的越多补得也就越多。那时,小孩子大多是不爱吃这面皮的,大人硬是劝着哄着才吃点。

正月初五补“补丁”这一习俗,其实是对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心情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也没有什么“窟窿”要补了,于是,这一习俗渐渐地也就淡了。再说,谁还相信这薄薄的面皮真能补住什么,还不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致富啊。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在郑州有腊月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民间传说灶王为天帝督使,负责查看各家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画个记号,到年终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初一五更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传说归传说,这扫房子打扫卫生却是很好的习俗,一年到头了,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看了心里都舒服。这个习惯也符合国家提倡的全民卫生运动的精神,想象着各家各户都把屋里院里打扫得很干净,然后准备着过年的食物:蒸包子了,炸酥肉了,晒腊肠了。空气中飘着诱人的香味,孩子们嬉笑打闹,真是一幅和谐生动的春乐图。

现如今生活条件都提高了,房间平时都拖把拖着吸尘器吸着,地板大都光可鉴人一尘不染,或许不再在意哪天打扫房子屋子了,但年前把房间彻底地清理一下也形成了一种习惯。过年了,里里外外都要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好的卫生习惯谁又能否认不是‘二十四扫房子’这个习俗传下来的呢!

芝麻糖糊住灶王爷的嘴

腊月二十三那天是“小年”,是打发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据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管厨房的官。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母亲那天总是早早起床,把买的一张灶王爷的年画贴好。晚饭后,母亲就开始把灶王爷案前摆上芝麻糖,焚香后,把芝麻糖在蜡烛上烧一下,那根黏糊糊的芝麻糖就化开了,母亲把化开的一端使劲地糊在年画上灶王爷的嘴边。我总是对着灶王爷画边的一副对联莫名其妙,“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后来,母亲说,这样是让灶王爷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因为是用糖糊着嘴,灶王爷就只能说好话,不能搬弄是非了。供完灶王爷后,那又黏又甜的芝麻糖就成了我们的美食。

避邪纳福撒柴灰

和许多地方一样,一进入腊月郑州人就开始忙乎,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到扫房子、蒸花糕直到二十八 九贴春联,这年,就算准备得差不多了。

贴春联,很有讲究,大门小门,灶房门,柴屋门,就连鸡舍门两边也要贴上大小合适的火红的对联。在春联贴上去后,那寓意是把门神、灶神等天地诸神,都请回家了。之后便有个近乎神圣的小仪式。

原来住在郑州附近农村的老人都知道,春联贴上去后,要在房前屋后撒上一圈白柴灰,意思是将其他不祥的小鬼小神挡之于门外,避邪纳福,财不外流,祈求来年一家人健康、幸福和平安。这件事一般由家中的男主人来做。

那时候蒸馍煮肉烧的是大地锅,柴禾和树疙瘩充分燃烧后,灰白色的柴灰很干净。父亲将其慢慢掏出,装在箩筐或者盆里面,用手一把一把抓起来,小心翼翼、认真地围着房屋撒,密密地撒一圈,将整个房屋圈起来。小孩子们跟在后面,不许乱讲话,免得一句话说不对,冒犯神灵。待一丝不苟地做完这一切,就单等年三十的到来,守岁,放鞭炮,磕头作揖,互致吉祥的问候。

现在人们都住上了单元房,小家庭里年轻的男女主人,都不在乎这些“迷信”的习俗了。平安健康需要我们自己来创造。至于蓄财,人们更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总之,过年的习俗虽在淡化,但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不变。

河南正月初十风俗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

河南民间习俗“走亲戚”

河南走亲戚规矩多,历时很长,贯穿了整个年节。初一之前称拜早年,十六以后称拜晚年,初一至十五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后即告结束。拜年要先长辈、后平辈,先近邻、后远亲。

河南高速春节免费时间2024

2024年春节假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时段起止时间为2月9日(除夕)00:00至2月17日(正月初八)24:00。

98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