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 枝寅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传统_重阳节有什么寓意

秋风送爽重阳到,遍地菊花满鼻香。登高望君不见君,思君念君心惆怅。一束茱萸遥相寄,满腹话儿对你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传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传统

1、簪菊花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2、吃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3、登高,旅游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4、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有什么寓意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登高是重阳节的悠久风俗。在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因为古人对山岳是十分崇拜的,所以在重阳节当天都会去登高。关于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因为古代有菊文化,人们认为菊本是天然花卉,于是慢慢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此外,重阳节还可以称为重九节、祭祖节、登高节、晒秋节等。

茱萸是一种中药的果实,因为在吴越地出产的茱萸质量是最好的,所以又叫吴茱萸。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登山时插上茱萸就可以驱虫去湿,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身上。放纸鸢是我国南方过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据民间传说放纸鸢就相当于“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那么晦气也会离人远远的。而且风筝飞得越好,那么福气就越浓。

重阳糕又叫菊糕、五色糕。在重阳节当天,用此糕搭在儿女的头额,即可祝愿子女万事顺意。古代的重阳糕有九层,形状像宝塔一样,在上面还做了两只小羊。其中“羊”通“阳”有谐音之意。饮菊花酒是因为菊花本身是有一定的养生成分。所以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灾祈福必饮的吉祥酒。

重阳节的由来和演变

(1)节日的来历

重阳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在九月农作物秋收的时候祭天帝、祭祖,感谢天帝和祖先的恩德,所以重阳节原本是一种祭祀节日,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2)节名的来历

在《易经》之中,“九”是阳数,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两个“九”在一起,是“两九相重”,所以叫做“重九”,又因为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所以就叫做“重阳”。

(3)历史演变

重阳节最早是一种祭祀节日,在近代时期也被赋予了“敬老节”的含义,因为“九”谐音“久”,久是长远的意思,有着长长久久、长寿的寓意,所以现在的重阳节也被叫做“老年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期待家中的老人长命百岁,长寿健康。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重阳赏菊、饮酒、对弈重阳日,中国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着名的“龙山落帽”故事。九月初九,正是天高气爽之时,最适合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吃重阳糕

在民间,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寓意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6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