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七夕结缘习俗
1.乞巧: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点,也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人生需要学会低头和退让,以屈求伸,是做事的一种方式。
2.供奉斗姆: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因此,民间在这一天都会供奉魁星。
3.扎花:七夕节,女子们还会在月光下结扎花树,以此祈求心灵手巧,称之“乞巧”。
4.拜牛:儿童们向父母或年长者“拜牛”,乞求保佑平安健康。
5.悬瓜:人们还会在瓜果上刻划斑纹,以此表达诚心,随后将其挂在禾旁的草上,以求乞福。
6.穿针:穿针也是七夕节的一项习俗,又叫“赛巧”。
七夕投壶是闽南七夕节重要的风俗之一,是旧时妇女乞巧的其中一项活动,也是旧时商家促销的一种手段。在闽南语中,“壶”与“输”谐音,投中者谓“输”,即胜利、得胜,象征七夕乞巧成功。
闽南人七夕节都上供。供品依个人财富而定,有高丽纸制成的金山(用米粉、糖、椰子丝等制成)、象征台湾的妈祖、保生大帝;有香蕉、橄榄、茨菇(闽南语“茨菇”与“子仔”谐音,茨菇即荸荠)、柿饼;有全盒面线、五香卷、烧肉、鸭肉等。在漳州一带的七夕节尤为热闹,他们以闽南语进行祭祀,摆上8样果品、8样菜肴,祈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七夕节期间,闽南人还会做一种令人垂涎欲滴的七夕糖果——七夕糖葱。糖葱的用料以蔗糖为主,再放入姜、蒜、玫瑰糖等,经过翻炒后熬制成糖葱,最后再加入芝麻粒。在七夕当天的早晨,闽南人会吃糖葱,据说这天是七夕节,吃了糖葱才会保佑一家人平安顺利。
闽南人过七夕特别讲究时辰,中午时分,要动手制作七夕糖葱。为了制作糖葱,全家齐上阵,那些已经成年的孩子还要到市场上购买原料蔗糖。到了动手制作的时候,烧开一锅水,把切成薄片的蔗糖放人水中溶化成糖浆,然后取来特制的铲子(一种极薄且轻的铁片工具),把蔗糖浆一勺勺地舀人铺于竹匾中的长条形葱花上,葱花要切得非常细且均匀,这样,糖便与葱花紧密结合,缓缓沉淀。随着蔗糖分子渐渐结晶,经过滤和炒后,成为纯净的微黄色糖葱。当糖葱炒好时,祭拜祖师的祖先堂在午后1点便开始举行了。
闽南人七夕节不但要上供品乞巧,还要备上牲品祭祖。有行家指出,祭祖的贡品以牲品为主,因为献牲于神祇之祭叫“祠祭”,献牲于祖先之祭叫“祖祭”,祖祭于祖先之前也叫做“祠祭”,所以闽南语中至今仍保留着“做功德”的说法(“做功德”即做祭祀),而闽南语“功”与“贡”同音,“德”与“渡”同音,做“功德”即做贡品之意。
闽南人七夕节不但吃七夕糖葱、上供品乞巧、祭祖师,还要给孩子们准备七夕“七夕斗蛐蜒”的玩具。所谓“七夕斗蛐蜒”是把一个装着水的玻璃瓶放在太阳光下暴晒,水晒热后,瓶里放入数只小蛐蜒或蝴蝶,把它们放飞,让它们四处觅食和交配,使蛐蜒生儿育女;孩子们则用线拴住小竹筒或小木筒的一头,另一头插上小竹枝或小木枝(要留一段空隙),然后把它们放入盛满水的玻璃瓶里,让它们在里面生儿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