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百家姓中空姓和曾姓的来源

百家姓中空姓和曾姓的来源

| 春林2

百家姓中空姓和曾姓的来源资料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我们知道的百家姓这本书就是记录姓氏的书,你都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空姓和曾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百家姓中空姓和曾姓的来源

空姓的来源

一 姓氏源流

1 为空桑氏所改而来。空桑,是一个古代地名,地址在今天的河南开封陈留镇南部。商朝的时候有大臣伊尹生于空桑,他的儿子于是就叫做空桑,后来他的子孙后代都以空桑作为姓氏,随着历史的演变,改为空姓。

2 为空桐氏所改。空同,也称为空桐。相传商代的时候,商代始祖的后代分封空桐,成为空桐国。后代以国为姓。也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居住在空同山而得空同姓的。后来省为空姓。

3 为空相氏所改。传说为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原来叫做空相氏,后来省为空姓。

4 出自右空侯氏,以国为姓。后来省文为空姓。

二 迁徙分布 空氏望族居住在孔丘郡(今地待考)、顿邱(今河南境内)。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宫邱郡:据《郡望百家姓》所载,空氏望出宫邱。今址在山东省 淄博市北部。也有说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的。

四 历史名人 空同氏:相传为赵襄子之夫人。

空氏祠堂对联资料:

空(Kōng)氏由空桑氏、空同氏、空相氏等简化而来。空桑,是一个古代地名,地址在今天的河南开封陈留镇南部。商朝的时候有大臣伊尹生于空桑,他的儿子于是就叫做空桑,子孙后代都以空桑作为姓氏,随着历史的演变,改为空姓。空氏后人尊空桑为空姓的得姓始祖。

源承伊尹;

望出宫邱。

——全联典指空姓的源流。

崆峒启姓;

剑客流芳。

——上联典指空氏来历,源于空同(又称空桐、崆峒)氏。下联典指唐代剑客空空儿,元和年间,为魏博节度使谋杀刘昌裔刘悟,刘依赖侍女聂隐娘的计谋得免死。

黄帝曾来问道;

崆峒原是开宗。

——全联典指空氏来历。“崆峒”,山名,为黄帝从广成子问道处,后人以山为姓,取同音字复姓空同、空桐,后又简而为空氏。

曾姓的来源

一、 姓氏源流

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5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二、 迁徙分布

曾氏出自山东,孔门著名弟子曾参就是山东人。曾子之后曾子方于西汉时家于长沙(今属湖南),是为长沙房;曾项家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后人分别迁居于冀州(治今河北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东南)。王莽之乱时,曾据率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是为吉阳房。曾据后人曾略居于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是为抚州房。西晋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外,曾氏族人还迁居于韶州(今广东韶关)、虔州(今江西赣州)、交州(今广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功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唐末,曾氏开始迁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赐锡移居台南,此后,闽、粤曾氏不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又有迁居海外者。目前,曾氏为台湾第16大姓,在全国大姓中排第38位。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

此外,曾氏还有堂号“鲁阳”。

【郡望】

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国,治在鲁县(今山东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西北)。相当于今甘肃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

四、历史名人

曾国藩(1811-1872):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两江总督等职,后病死于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纪泽(1839-1890):字颉刚,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他留心时事,博览群籍,通西文,好西学。初以荫补户部员外郎,后袭侯爵。光绪四年(1878年)出任驻英、法公使,1880年兼充驻俄公使。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1885年任海军衙门帮办,旋为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有《曾惠敏公遗集》。

曾国荃(1824-1890):曾国藩弟,字沅甫,号叔纯,贡生出自。1856年起与太平天国军作战,1862年进围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受封为一等伯爵。1866年任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称病退职。1875年又被提用,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 年升任两江总督。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嘉祐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曾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氏祠堂对联资料:

曾(Zēng)姓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曲烈(鄫侯)。相传鲧的妻子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赐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室后,曾把幼子曲烈封于“鄫”地(在今山东苍山县)。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直到春秋时才被莒国所并灭。此时,怀着亡国之痛的鄫国太子巫,出奔于鲁国为官,其后裔以原国名“鄫”为氏,后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氏。曾姓以仁孝礼义而著称于世。曾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三十二位,在台湾排名第十六位。

源承夏禹;

姓启鄫侯。

——全联典指曾姓的源流。

三省堂武城堂堂堂播誉;

庐陵郡天水郡郡郡传名。

——全联典指曾姓的郡望和堂号。

十章传学;

三省诚身。

——全联典指孔子的弟子曾子:即曾参,以孝著称。他在《大学》一书中提出“格致”(格物致知)、“诚正”(诚意正心)、“修齐”(修身齐家)、“治平”(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曾参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的修养方法,“三省传家”即由此闻名。

崇范舜雩逸致;

子皙童冠咏歌。

——上联典指后周太子洗马曾崇范。家中藏有九经、子、史诸书。南唐刺史贾皓带很多钱到曾家求书,曾笑曰:文典“世乱藏于家,世治藏于国,其实一也,何估值以偿耶。”“舜雩逸致”,谓其收藏经史之丰。下联典指曾参之父曾点,字子皙。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之父颜无繇、孟子之父孟孙激等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曾这样表明自己的志向:“暮春三月,穿着春装,和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小孩)六七人,去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论语》孔子听后大加赞赏。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贤哲第三家。

——全联典指曾参。他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古有四大贤人:孔、颜、曾、孟,曾子排行第三,于是便有“古今道学第三家”之说。

南丰奉诏编文史;

西府精心撰武经。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曾巩,世称南丰先生。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王安石所推许,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年间进士,曾奉诏编校史馆书籍。著有《元丰类稿》。下联典指北宋名相曾公亮,泉州人,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称,主编《武经总要》。

附:

鼎新开国运;

克服振家邦。

——此联为孙中山撰赠曾姓宗祠联。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此联为佚名撰广东省深圳市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曾氏宗祠联。居住在这里的曾姓后人崇尚诗书传家,仅前清时便出过翰林7个进士、数十个举人和秀才,祠前现存的10多对旗墩,便是彼时族中子弟中举或升官时升旗庆贺留下的遗迹。

道德春秋,学继一宗圣;

文章唐宋,名扬八大家。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养志堂”通用堂联。

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

宗公流庆,冀将锺釜妥先灵。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堂联。

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

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祭祀联。

祖德何如东鲁,传经光百代;

家风曷似南丰,修史裕千秋。

——此联为佚名撰广东省始兴县太平镇东湖坪村曾氏宗祠联。

资水如练、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此联为清代曾国藩撰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曾氏八支祠联。

传大学十章,明德新民,治人当先治己;

衍孝经一册,敬亲思长,事父可通事君。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养志堂”堂联。

春风沂水,上下同流,江汉秋阳,后先合撰;

地凤天麟,孙曾济美,芝山霞屿,堂构长新。

——此联为新加坡华侨丘菽园撰福建省漳州市曾氏宗祠联。

道统绍一贯之传,师孔友颜,来者直开思孟;

文章擅八家之誉,接韩步柳,同时并驾欧苏。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联。

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成承厥训;

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

——此联为佚名撰山东省嘉祥县曾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在《大学》一书中提出的思想。下联典出春秋末鲁国孔子所授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为孔氏高徒,志可与、道可传,桥梓联辉,不愧是父是子;

作宋朝硕辅,治有声、政有绩,棣华竞秀,堪称难弟难兄。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联。

蒲田分派,琼岛移居,百余年庙貌重新,惟长念水源木本;

闽矫登科,陵阳作宰,廿数世凤徽共仰,愿不忘祖德宗功。

——此联为中国科举制度末期广东最后一个解元、清末先进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对颜撰海南省海口市迈德村曾氏宗祠联。全联44个字概括了曾氏移民的历史,浓缩了移民的文化。

姓肇武城,溯明新绵远,经义流芳,由古至今,锡爵封贤昭阀阅;

基开宁化,念石壁生支,嘉应衍族,邑迁台疆,浓山沂水顾蒸尝。

——此联为佚名撰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