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妈祖诞辰日是哪一天

妈祖诞辰日是哪一天

| 淑娟

妈祖诞辰日是具体哪一天

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今天小编整理了妈祖诞辰日是具体哪一天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妈祖诞辰日是哪一天

妈祖诞辰日是具体哪一天

妈祖诞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升天。现以每年农历三月廿三为妈祖诞辰日,九月初九为妈祖升天日,予以祭祀。

妈祖是真的存在吗

妈祖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妈祖原名林默,林默娘的“里中巫”身份,是妈祖信仰的原始形态,初时渔民因海难丧生者不可计数,妈祖的巫女身份正好适应了人们海上守护神的庇佑希求,她济困扶危、治病消灾顺应了人们的愿望,在她死后,人们将她塑造成了完美的女神。

林默在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汉族民间海上航行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

妈祖也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妈祖是道教还是佛教

妈祖是道教的神灵,也是中国海洋信仰的重要对象。她被尊奉为渔民和船员的守护神,被认为具有保佑渔民安全出海、丰收和平安的力量。

妈祖诞辰日民俗介绍

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林默1059岁的生日。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最长的是“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谁也记不住了。民间一般称之为“妈祖”,供她的地方叫“天后宫”,“天后”的封号是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48年)封的。佛教把她归为观音身边的童子。

从一个早逝的女子林默,到成为万人景仰的妈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的“天后”,其神化的过程,可以看出人之信仰的需求,民间信仰和国家政治的结合,中国信仰文化和西方信仰文化的不同----国家的高度统一,政治的高度统一,主流文化的高度一统,单单信仰的非一统多元化,凡人皆可成佛,万物皆可成神。

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从此后,航海的人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郑和下西洋就曾得过她的大力帮助),开始了她神化的过程。起初,其信徒只是分布在东南沿海,后来,随着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神格越来越高,传播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内陆,北上天津,南下南洋,西进四川,东出台湾日本,逐渐成为外出之人的保护神。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

妈祖的传说

最早记载妈祖事迹的古籍,现知是南宋洪迈 的《夷坚志》,其卷九“林夫人庙”条载:“兴化军(治所在今福建莆田 县)境内地名海口,旧有蛛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气宇不甚广大,而 灵异素著。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王交),祈阴护,乃敢行。 盖尝有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见神出现于樯竿者。”那么,妈祖的 身世又如何呢?元《铸鼎余闻》引《临安志》云:“神为五代时闽王统军 兵马使林愿第六女,能乘席渡海,人呼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升化湄洲, 常衣朱良,飞翻海上,土人祀之。”妈祖的生地莆田县的县志记载:“天 后姓林,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时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母王氏。

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妃始生……雍熙四年二十九日升化,一云 景德九年十月初十日也。”在这些记载之中,不难看出妈祖原是一个凡人, 姓林名默。据说妈祖在生之时,精研医理,为人治病,又性情和顺,热心 助人。同时,由于生活在海边,熟悉水性,拯救海难,有能预测天气,指 导航海。当时,人们称她为“神女”、“龙女”。在她逝世之后,由于民间 多次传说她显圣拯救遭遇海难、海盗的商船、渔舟,故被人尊称为妈祖。

在有关记载中,《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叙述神话成分最浓,其卷四 载:“妃林姓,旧在兴化路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地也。母 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己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 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兄 弟四人业商,往来海岛间。,……年及笄,誓不适人,即父母也不能强其 醮。居无何,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亦就诞之日焉。”民间传说, 有一天,林默在家中痴痴呆呆地坐着,她的父母以为得了病,大声叫醒了 她。林默醒过来后追悔不迭:为什么下让我保全兄弟无恙呢?父母不明白 她说什么。不久,兄弟有三个人经商回家,哭着说三天前在海上遭到飓风, 巨浪滔天,船沉没水中。而他们在风浪大作时见一女子牵着他们的船篷桅 索而行,渡波涛如同平地。这时,父母才知道,前些日子林默形若痴呆的 时候,原来是出元神而救兄弟。她的长兄没有得救,是因为父母叫醒了她。 这时,父母才懊悔不已。

曾有人对福建莆田地区的妈祖民俗作了一次全面调查,现摘录如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民俗活动形式的异同,从而看出地区民俗文化的交流与变异。

(一)诞辰禁捕。湄岛渔民,每逢三月二十三日前后数日内,不敢下 海捕鱼或垂钓。这个习俗系因妈祖诞辰、,《妈祖显圣录》载:东海多神 怪,渔舟常溺。天后曰:“此必是鬼怪为殃。”便命操舟鼓桨驰至海的中 流。那时风日霁静,望见水族辏集,锦鳞彩甲,跳跃吐水沫。看见远处涛 头,拥着一尊类似王子仪容的神,在天后面前鞠躬高呼,顿时水潮汹涌, 舟中人怕得发抖不已。后说:“不必怕。”即传示免迎,突然水色澄清, 海不扬波,才知道是龙王来朝。以后凡天诞辰,海中水族都集洲前庆贺。 据此湄岛渔民在这几天内,不敢下海捕鱼垂钓,以示对妈祖的纪念。

(二)半截红裤。湄岛妇女,主要是中老年妇女,常穿一条特殊的外 裤,上半截为红色,下半截为黑色或蓝色。据说,妈祖生前最喜欢穿红色 衣服,故湄岛妇女视为神圣而仿效。但妈祖是神明可穿全红,世人为俗人, 所以只取一段红色。以此表示对妈祖的敬奉,也借此保平安。

(三)船帆发髻。湄岛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发型都是船帆形的,即 在头的中后部,梳成一个高约十多厘米、半弧型竖起的形似船帆的发髻。 梳法是:先把头发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再把中间部分头发梳成发髻, 再梳左右鬓边,然后统一固定起来梳成船帆一样的髻。有时还在帆髻上插 一根缝衣针,针上附一条红线,使发型更好看。

(四)杯问卜。莆田民间常用一对木制或竹制的、一面平坦、一面 隆起的半月型法器——杯,向菩萨问卜。这种杯,相传也来自妈祖, 莆人传说,有一位铸鼎工人来到湄岛铸鼎,连续三次难成。后来才发现是 有个女孩站在旁边观看,工人以为不祥,要赶她走。女孩说:“走是可以 的,但我要那烧红的铁砂。”工人答应了她的要求。女孩即用双手捧起烧 红的铁砂回家,安然无恙。据说这位女孩便是小时妈祖。后来妈祖即用这 对冷却的铁砂——杯,与天界通话。后人仿效,成为民俗。

(五)悬挂菖蒲。端午节时,莆田人必于大门上悬挂菖蒲,认为可以 避邪,此民俗也与妈祖有关。《妈祖显圣录》载:有一次瘟疫盛行,莆田 县官全家病危。吏告县官以湄屿神姑法力广大……官斋戒亲往请敬……天 后念其素称仁慈,代为忏悔,取菖蒲九节……令贴病者门首,煎蒲饮之, 病者立痊。县官喜再生之赐,举家造门拜谢。自此神姑名闻全国,此后, 民间认为菖蒲乃妈祖所赐,可以避邪消灾,相继仿效悬挂,渐成民俗。

(六)香袋避邪。莆田民间,父母常为儿女到宫庙索取香袋,俗称“香 火”,供子女佩挂,以保人身平安,不怕妖邪。这种香袋为布制,二寸方 形,正面红色,中绣太极八卦,四角空隙处绣有“湄洲祖庙”四字,四角 边缘尖端,扎杂色绒线,背面为草绿色,正中绣红花一朵,并在1/3处加一 块红色盖帷,上绣“天上圣母”四字,袋内能藏符咒或香灰,于正面边缘 边扎一扣眼,以便穿线佩挂。

(七)“九重米果”。莆入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必蒸制“九重米果”, 即用米浆和料蒸制,先蒸第一层,然后再蒸第二层。连蒸九次,即成了“九 重米果”。民间传说,蒸“九重米果”,因妈祖殁于九月初九日。

(八)泛槎挂席。莆地渔船要出海,常在桅杆上挂一帆式草席以保顺 风。后因草席笨重不便,改成上插“天上圣母”布制三角旗代替,这是从 古代挂席演变而来的习俗。

(九)“尾晚元宵”。莆田元宵最早是初七晚,可是妈祖元宵节则是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即二十九晚或三十晚。为什么呢?据说元宵时民间多 扎龙灯游戏,按莆俗元宵过后,龙灯必须火化让它升天以保平安。如不火 化,便成“孽龙”,危害生灵。但龙乃海中之王,谁能主持这一仪式呢? 民间认为妈祖是海神,统领四海龙王,所以妈祖元宵节定为本月最后一天, 以便让全县的龙灯集中起来烧掉,以免留下作乱,这就是妈租元宵节在月 底习俗的由来。

(十)装点“烛山”。莆人在妈祖无宵节那晚,不论大宫小庙,都要 装点“烛山”。所谓“烛山”,即在天后宫的宫庙广场前,用铁或木头制 成高低个等的排架,在排架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装上竹尖,以便插烛之用, 这晚,信徒各献一对龙烛火烛,点燃之后,远看似一座烛山,象征妈祖海 上显神光。事后,信徒自己记住燃烛的位置,待烧到一二寸时,吹灭后带 回家中继续点完,以求一年内神护平安。

(十一)龙舟挂彩。莆人在端午节常举行龙舟竞渡,它不同于全国为 纪念屈原而举行的划龙船比赛,即莆田龙舟必附“天上圣母”旗,船上必 附妈祖像。这是因为:龙为水中之王,而妈祖为海神,载着妈祖划龙舟, 一为驱邪,二保平安,三镇龙舟,免生意外。

(十二)奇特祭品。妈祖祭品较奇特,一般除了常用的食物外,还备 有面粉制作的“水族朝圣”三十盘,其中有鱼、虾、蟹、蚌等三十六种。

4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