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立夏的典故和习俗

| 梓炫

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5-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大阳黄经达45°。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夏的典故和习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立夏的典故和习俗

立夏的典故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

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立夏的习俗

迎夏仪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斗蛋游戏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以此祈求上苍带来好运。人们在村口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尝鲜活动

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立夏之后就是夏天了吗

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在天文学上,的确表示着告别暮春,迎来盛夏的开始。

然而,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现今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

从气象意义上来看,立夏并不代表入夏,需满足连续5日滑动平均气温≧22℃的标准才能入夏。

从气温上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

立夏吃什么食物养生

苦瓜

夏天后,天气热,自然会有上火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多吃一些苦瓜,可以预防上火。如果不喜欢苦味,可以用烹饪的方法做成不苦的。

莲子

夏天本就是劳心劳力的季节,所以,吃莲子。莲子有俗称为莲子养心。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可以多选择吃一些莲子。

绿豆

绿豆建议的是可以吃绿豆芽,或者是喝绿豆汤,都是不错的选择的。前者可清毒,后者则可以解暑。

鸭蛋

这个自然就是首推的第一。立夏就是立蛋,指的就是立鸭蛋。吃鸭蛋,帮助你恢复体力,补充其他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草莓

初夏的时候,也是草莓下市的时候,这个时候,多吃一些时令的草莓,对身体也有好处,能帮助我们清掉体内的毒素。

12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