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民俗百科 > 民俗风俗 > 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

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

| 婉玲

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介绍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祭灶官生活越来越好,节日越过越多,传统习俗也越来越多地被遗忘, 95后小孩应该都没有见过祭灶官的仪式。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看看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

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1:

祭灶,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

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2:

祭灶日期,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日期也不尽相同。有现存文字记载的,在南朝时,一些地方祭灶日是在腊月八日,与腊八节重合,如《荆楚岁时记》里记载道:“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宋代时,祭灶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如范成大的诗《祭灶祀》:“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在北宋时,在一些地方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腊月二十四日交年,汴梁城里非常热闹。无论穷富,大家都忙着买酒买肉买水果,买金银纸来祭祀。

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3:

在三十早晨开始,先做各种馍馍,然后打扫全院卫生,屋子里要“掸尘”,贴上新买的窗纸和手工剪成的窗花。中午擦上浆糊,乘着天热,在门上、柱子上、卧室里、槽头上,粮仓上贴上红对子(“花儿”中所唱的“绿对子”是青海民俗,当年家人去世后,过年时贴绿对子,三年后才可以贴红对子),燃放炮仗。三十晚上,在灶房、柜上、大门口点灯,牲畜圈里点明;在大门门楣、房门口、厨房门口、擀面杖上帖上钱马。再祭祀祖宗,最后吃年夜饭,拉面、肉类都要剩下来,不能吃光。晚上要守夜。

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4:

青海祭灶,要有灶神夫妇、灶马画像、麦芽面糖、一小碟豌豆马料、几把四寸长的麦草,灶神供奉在“灶堂儿”(即“花儿”中唱的“灶爷的板架”)上,把麦草井字形摞在五寸盘子上,或献上牡丹、莲花,把糖果等供奉上。腊月二十三,阖家晚饭后,男户主率领男丁祭灶,跪地上香化表,祷告词颇多,有云:“灶家阿娘:好话多说,坏话少说,保佑保佑,家里做啥成啥,还要庄稼平安,白雨少打,生活发展。”祷告结束,抛洒灶饼和茶酒,将灶神和灶马的草等,烧到灶膛(湟中叫“灶火”)里,好让灶神沿着烟筒升天。灶饼子全家分享,人手一块。

青海祭灶王爷的风俗5:

每年农历正月,过了初七,在湟水两岸的农村里,按习俗各庄各村要从“火神庙”中出社火,向邻近的村庄中送社火。接社火的村庄,在大场子上集中好桌椅板凳,家家户户送去馓子、油饼、花卷、烩菜、熬茶、青稞酒等。送社火的庄子,由热心此道的老者牵头,组织起一支精干的社火队伍,选出灯官。届时,年轻人装扮社火中的“身子”(角色)向接社火的一方进发。


2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