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节日知识 > 天医节的起源及意义

天医节的起源及意义

| 婉玲

天医节的起源及意义

宋代开始人们多以农历的8月1日为天医节,祭黄帝、岐伯。传说黄帝咨于岐伯,人间始有医书,后世于是也称医术为“岐黄之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天医节的起源及意义,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天医节的起源

八月一日这天为天医节。《潜居录》记载:`“八月朔。古人以此日为天医节,祭黄帝、歧伯。”

据传,黄帝看到人们出生之后,负阴而抱阳,食五味而体变色;寒署之气侵袭于体外,喜怒之情攻击于体内;自然环境恶劣预示不吉,人们世代为疾疫所困扰,于是推究天地之理,观察五气的变化.确定五运的规律,洞悉事物的性质和运势,记述阴阳的作用,与歧伯商议而作《黄帝内经》,从此方始有了医书。黄帝又命令俞纷、歧伯、雷公察看人体穴位,探究脉搏变化,让巫彭与桐君研究制订药物处方,从而使人们得以终老天年。相传上古时期,黄帝咨于岐伯,人间始有医术流传,故而后人将中医术又称为“岐黄术”。宋朝时,以农历八月初一日,为天医节。

自元代以来,官府也有祭祀。元成宗元贞元年初,朝廷命令各郡县祭祀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另外附祭黄帝的大臣俞附(上古医家,相传搜长外科手术)及其以下姓名见载于医书的十人,由地方官每年春秋两个季节组织祭祀活动,并由医师主持。

清代的制度中,京师太医院设有景惠殿,其中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并把歧伯、俞跄、伯高、少师、雷公、伊尹、淳于意、扁鹊、张机、华佗、王叔和、葛洪、孙思邀等人作为附祭。各省都有先医庙,都要在每年春冬仲月上甲日,派遣官员前去祭祀。

《帝王世纪》:“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传说正是岐伯同黄帝合著了医书《黄帝内经》,从而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岐伯是中国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被尊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一般认为他是陕西岐山人。

宋《路史》:“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

山东民间又有天灸的习俗,早期用露水和朱砂,后来用露水研墨,点儿童的额头或胸腹,多行于鲁北和胶东地区。民间会在黎明前到田野里采取草尖上的露水,中午时分用墨研磨成汁,使筷子沾墨点儿童的心窝及四周,谓之“点百病”。临朐一带,八月朔采豆棵上的露水储存起来,民间传说这是龙的汗水,用来做饭可以医治百病。当地还有用这露水和老桃叶作桃叶膏的习俗,凌晨(日出前),用一块洁净的布,到豆地里采露水,把露水和老桃叶一起放到锅里,以破布鞋底为燃料,将桃叶熬成汁,捞出渣子,再将桃叶熬成稠糊,这就是桃叶膏。桃叶膏治疗腹中郁积病,十分有效。

天医节的来历

相传,咱们的中医学,源自于神农(岐伯)和黄帝。

相传,黄帝在民间,看到人“食五叶而体变色;寒暑之气侵袭于体外,喜怒之情攻击于体内;自然环境恶劣预示不吉”。

人出生时原本阴阳平衡,后来因为受饮食、情绪、环境等的影响破坏了这种平衡,就常常生病,并且还有些病久治难愈,令人非常痛苦。

为解黎民之苦,黄帝开始研究天地之理,“观五气、定五运、述阴阳”,《帝王世纪》中记载: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治医病。

黄帝和岐伯分工配合,尝百草,治百病,最终一起写成《黄帝内经》一书。从此,民间有了医书,医术也慢慢流传开来。

此书以研究人体穴位、经络,以及五运、六气等,最终使人体阴阳调和,实现健康和长寿,其中不少概念至今依然适用。

所以《黄帝内经》也被誉为“医之始祖”,民间也称为“天医之书”。

宋朝时,由官方确定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日为“天医节”。天医节的重点,就在于祭祀黄帝和岐伯。

据说,在农历八月初一早上,取田野中草尖上的露水加朱砂成汁,点在孩子的额头和胸腹位置,称为“天炙”,说是能治百病。

古代不少朝代都会在天医节当天举行仪式,祭拜“天医”,祈求康健。直到清代人们都一直很重视天医节,各地也都供奉有天医庙。

天医能做什么?

相传天地最初只是一片混沌,后来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沉为地。天地相离却又相连,万物在天地之间生长。

天地所生之万物,阳气强盛者继续升至天中,阴气强盛者则沉于地下,阴阳平衡者留在中间。这中间的万物,再以阴阳分层,阳居高空、阴坠地下、人居中间。

除此之外,天地万物也都有阴阳二气转化而来,比如云雨形成、气候变化、昼夜更迭等;包括事物形态上的差异,也与其所占阴阳二气不均衡相关。

人作为万物之灵,其身体本来是阴阳平衡的,后期却因为外界影响而生百病,受百苦,遭百难,像被重重枷锁束缚困厄,不得自由。

如果想摆脱束缚,就要再次达到“天人合人”“阴阳平衡”的状态。

其实,直到现在民间不少饮食或养生方法,也都与阴阳平衡相关,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及“冬吃萝卜、夏吃姜”“夏至羊肉、立秋鸭”“春捂秋冻”等等。

阴阳平衡了,人体就能少生疾病,保持健康。而“天医”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点。

《协纪辨方书》中讲:天医者,天之巫医也,其日宜请药避病,寻巫祷祀。天医就是上天赐的巫医,他可以辅助调节人身阴阳。

古人说“天医面前无绝症”,是说在天医节,或者天医日当天求医治病,则“百病可医”。

到底什么是天医

除去迷信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是“天医”呢?

一是可以理解为天赋,二是可以理解为和谐。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人从小爱去药铺玩儿,这人长大后百事不成,做生意亏钱、当伙计被人嫌弃,三十岁上突然说要开药铺。

他家祖上几辈没有行医的,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发神经,但药铺还是开起来了。

最初,顾客只是来买点常用药,他总给人说些小药方。几年后他竟然有了名气,远近的人都来找他,五十多岁时他成了当地名人(yi)。

其实这种事并不是个例,老人说这是天赋,说是“命里有”;如果没有,就算真的去学也会错误百出。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天医理解为一种和谐。

天地万物都是阴阳和谐的共同体,天有日月轮转,地才有光明黑暗;地有四季轮换,人间才能风光无限;人体有经络行转,生命才得以延续。

人生天地间,会受环境侵扰,受凉会感冒,有湿关节疼;生活习惯等也会引发不适:体内阴虚眠少烦热口舌燥,阳虚倦怠无力手脚冷......

天医节的习俗

临朐一带,八月朔采豆棵上的露水储存起来,据说这是龙的汗水,用来做饭可以医治百病。当地还有用这露水和老桃叶作桃叶膏的习俗,凌晨(日出前),用一块洁净的布,到豆地里采露水,把露水和老桃叶一起放到锅里,以破布鞋底为燃料,将桃叶熬成汁,捞出渣子,再将桃叶熬成稠糊,这就是桃叶膏。桃叶膏治疗腹中郁积病,十分有效。

沂南有采马齿苋的习俗,据说这天采的马齿苋,可以治痢疾。

天医节的节俗中多次提到了露水,中医认为,秋季收集于花草间的露水性甘、平,是不可多得的佳品,特别适合用来制作治疗皮肤病和眼病的药剂。

济南地区农村在这天吃黍米,叫作“来丰糕糜”,鲁西北地区叫“来丰糕”,阳信一带还献糕祭场,以祈丰年。天医节忌雨喜晴,农谚说:“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意思是此日下雨,来年必定春旱。


52715